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2年专题 > 宜都诚信建设 > 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

【宜都诚信建设 · 诚信文化】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位置
发布日期:2022-09-22 编辑:刘娟

一提起“诚信”,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诚信就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话算数”;有人说:“诚信就是彼此相信,不猜疑”;还有人说:“诚信就是借东西要还,这样别人还会再借给您”。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然而又都比较片面。我们先来看看传统文化中诚信都包含哪些内容。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诚信被摆在很高的位置。先贤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先决条件,如果人不能在世间得到信任,那么就将失去安身之本,无法立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就更无从谈起。

在《论语》中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不诚信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就像一辆车,关键接榫的地方都没有连接好,这车怎么能走起来呢?

概括地说,古代诚信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诚实不欺、真诚待人和守信行诺。

诚实不欺

诚实不欺,即与人与己均不欺。与人不欺,始有信任与尊重,行事方有效可言;与己不欺,始能表里如一,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不 可外貌诈作好恶而内心实不好恶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外表上假装表现出来的喜好、厌恶和内心真实的喜好、厌恶不符合)。儒家经 典著作《大学》倡导人们“慎独” 自律,其本质就是在任何状态下,都应诚实无欺,不仅要求人们消除 欺骗他人的行为,而且要求人们消 除欺骗他人的念头。

真诚待人

真诚待人,表现在语言和行动 上就是说到做到,兑现不了就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就成了欺骗;在言行关系上,更看重的是行动,只 有行动最能说明问题,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例如孔子就说:“始吾于 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 的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 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守信承诺

守信行诺,意义上与真诚待人类似,但其主要强调行动方面,可 以理解为“践约”。例如“言必信,行必果。”讲的就是“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这样一个道理。

那么,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又有哪些具体体现呢?诚信的具体体现包含三个方面: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和社会道德规范。

个人修养,常常被称为“修身”。在传统文化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古人认为,诚意乃是修身的关键。只有真心实意认同道德准则,这样去从事道德修养才能有实效,否则,所谓修身便成了自欺欺人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古文经典,这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

人际交往方面,是说信任是交往的前提,人能守信,其言行可靠,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并与他人建立并保持正常的交往。《论语·学而篇》里面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道德规范方面,则把诚信上升到全社会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这种准则甚至决定了国家的成败兴亡。《论语·颜渊》中提到“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今天,在五彩缤纷的时代之光的照耀下,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民俗文化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诚信的内涵、外延进一步得到伸展。综合各家学说,我们能够得出一条基本的结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与经济的矛盾性在市场中被放大,而诚信是两者的最好调和剂,遵守经济与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是现代诚信的主要表现。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经济道德的体现。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