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两江时评

两江时评

以“马拉松”跑出城市发展速度与激情
发布日期:2024-11-21 来源:荆楚网 编辑:宜都融媒体

11月17日,2024光谷马拉松鸣枪起跑,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跑者、36个光谷接力跑方阵,踏上“一城两廊三区万企”的最强赛道。42.195公里的赛道上,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科技园区、龙头企业云集,医院、学校、空轨、公园、绿地、科技馆、书房等城市新兴基础设施矗立,马拉松赛道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魅力展现的动态名片。

“跑完一场马,爱上一座城。”一次马拉松,不仅是挑战自我的竞技之旅,还是深入体悟城市发展底蕴的悦心之路。从过去马拉松作为专业运动员的专属,到1988年北京马拉松首设“半马”“迷你马”项目,业余选手在赛道上出现,再到马拉松在中国进入快速扩散阶段,我国举办马拉松赛事由2011年的22场到2019年井喷至1828场……2023年全国共举行699场马拉松赛事,总参赛规模为605.19万人次,马拉松经济的复苏,一方面体现着我国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它还是提升城市内涵、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最直接的手段。

擦亮城市特质,以“马拉松”塑造城市发展品牌。一条赛道浓缩一城风景,展现一城底蕴。办好一场马拉松赛事的精髓,在于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广东高明立足“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态比较优势,抓住乡村稻田王牌,打造以十里稻浪为核心的“黄金赛道”;四川西昌依托旖旎的湖光山色与时尚现代的城市建筑,展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现代山水田园画卷;哈尔滨将红肠、锅包肉、东北大水饺端上赛道,打造一条东北风味与人情味兼具的马拉松“流水席”……只有深挖城市文化、特色IP,突出旅游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特色,才能给跑者们留下独一无二的美好记忆和想要深度探索的欲望,将“情绪价值”拉满,建立起城市与跑者们的深度链接。

释放赛事经济,以“马拉松”点燃城市发展引擎。写好马拉松赛事后半篇文章,真正让赛事“流量”变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需要我们发挥体育赛事效应,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延长多元化产业链条。无锡马拉松参赛者在锡马期间创造经济效益2.82亿元;浦口马拉松实现旅游消费3.6亿元……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各地马拉松赛事搭台、经济唱戏。将“消费周”“美食节”“生活节”和赛事进一步串联,从跑鞋、运动手表耳机、运动饮料、能量食品到本地特色美食、文创周边再到饭店优惠券、景点免门票等等,推动马拉松赛事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实现“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做好服务文章,以“马拉松”凝聚城市发展合力。举办马拉松,不能只是政府部门“剃头担子一头热”,而是城市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专业成熟的组织管理是高品质马拉松赛事的核心。“马拉松”火热的同时,“奖牌印错”“参赛者跑反”等现象也向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这体现了在组织筹备上还存在疏忽和漏洞。赛事组织者要优化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后勤服务、做好应急预案,着力为参赛者营造良好的比赛体验;另一方面,马拉松是对市民素质、志愿服务和城市形象的一次检阅和展示,这需要市民们、志愿者们以饱满激情、热心服务、贴心照料打响城市形象“金字招牌”。以优质的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增强城市的活力、吸引力、影响力,释放更长远、更持久的综合效益。

马拉松是赛事与城市间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在彼此成就中生动诠释着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借助“马拉松”泼天富贵,要写好城市定制“剧本”,绣出赛事延伸新“花样”,聚全城之智、集众人之力,展示城市、推广城市、促进城市,跑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宜都市红花套镇 李京玲)

(稿源:荆楚网)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