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曾见,巫峡十二峰红叶满天;君曾见,洞庭波光静影沉璧。然而,君可曾流连于这山水之间的诗画之城——宜昌?她用巴山明月的清辉,楚国大地的风骨,挥毫写下厚重与磅礴。5月11日,湖北“心动宜昌,来电之城”2024年城市品牌推广周发布会举行。何以“来电”、何以令游客心动驻足?当然,离不开这一方碧水的滋润。
水,赋予宜昌发展动能。奔腾不息的长江,越瞿塘、过巫峡,给宜昌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432条河流滋润万物,466座湖泊、水库星罗棋布,丰沛的水资源让宜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三峡大坝、葛洲坝拔地而起,隔河岩、高坝洲水电站巍峨矗立,456座大坝不仅守护着华夏安澜,更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宜昌是名副其实中国的“动力心脏”。“来电”,是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工业向“新”而行,锂电、氢能、光伏等一批产业相继落户,最近的数据显示,宜昌2024年一季度GDP达到1202亿元,增速4.8%。“来电”,也是走向世界的底气,依托长江天然航道的货运优势,进出口货物“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今,宜昌已拥有金刚石锯片、多元醇、红霉素原料药等7个“世界第一”和6个“亚洲第一”的生产基地。宜昌,正在杨帆世界。
水,塑造宜昌城市灵魂。一座城市,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水而兴的宜昌,与水有着不解的渊源。浩浩长江水,流淌的是屈子的忠贞不屈;滴滴香江泪,诉说着昭君的家国情怀;悠悠沮漳情,吟唱着关雎恋歌。得益于水的滋养,巴楚文化在宜昌交融,“向王天子”“嫘祖”故事源远流长,也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宜昌的水,是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杨炯的“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是苏轼的“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她见证了宜昌大撤退的壮烈,也悲情着静秋的爱情故事。婉约与豪迈之间,让宜昌既有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卓绝,也有江南小城的静谧质朴。穿越时空,对话历史,如今的宜昌,致力于用好这些世界级文化资源,挖掘非遗文化、打造文化节点,讲好宜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故事,在传承的同时,也为宜昌发展带来了灵感、触发了激情、迸发了活力。
水,厚植宜昌发展潜能。大江大河,奔腾不息;湖泊水库,波光潋滟;山间溪水,涧幽泉冽。水始终是宜昌一抹灵动的底色。在这里,你可以乘船溯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你可以悠然于三峡人家,倾听土家儿女铁骨柔情;你也可以纵情八百里清江,寻找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可以说,宜昌的底蕴,就在这一条条水脉之中。如何让这些灵动之水,持续焕发生机,这是宜昌“来电”之旅的必答题。为书写生态答卷,近年来,宜昌市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引领,帮助渔民上岸,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宜昌市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长江宜昌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水色清明,鱼翔浅底,一幅生态画卷正在宜昌徐徐展开。水是生态之基、发展之要,守护一江碧水,换来金山银山。全域皆景,景皆不同,让无数游客心驰神往;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绿色生态产业在宜昌蓬勃发展。水之绿色正逐步成为宜昌发展的靓丽底色。
宜昌山水绝纤尘,城市风光步步新。这就是宜昌,一座有着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碧水、钟灵毓秀的城市,一座“来电”的城市,正在用她极致的魅力和性格,成为今天的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 卢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