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德
又逢九月开学季,孩子们返回校园,老师们也荣归讲台。
一周之后,教师节就要来临。连平常淘气的小伙伴,在静下来的时候也思忖同一个问题:给老师备一份什么样的节日礼物呢?
妈妈提议,网购一盒味多美蛋糕,庆贺老师的节日;爸爸主张,就近去鲜花店,购几束康乃馨,寄意老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私奉献的爱。小顽童不赞成,廉洁校园有明确要求,教师不会接受学生或家长的任何礼品,还是自做一件美术作品来表达心意吧。
看来,新生代孩童对老师的爱心有了理性认知。一首诗、一幅画、一件手工艺品,从构思设计、搭配材料,到精心制作、文案题写,该是多么细腻、多么凝神,尊师情怀于细节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该如此。回想当年学生时代,教师节还未诞生,为教师立法和国家确立教师的节日,均可谓“教育人”的梦想。那时候,且不说待老师如何好,只要少让他们受气、受苦、受罪就谢天谢地了。
旧时村娃听课
至今难忘,随着“开门办学”“公办小学改民办”等一系列应对穷国基础教育普及策略的落实,“文革”时期的民办教师队伍曾一路扩张。至1977年全国已达470余万人,超过中小学教师总数的半数;直到八十年代后,这支庞大的队伍数量才趋缓回落。这些卷着裤腿进会堂、挣着“工分”上学堂的民师族,成为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地位尴尬却功勋卓著的一个群体,堪称世界上大国办教育的奇迹!
荣乒乓和垂钓吕是我难忘的小学民师。二位老师的绰号,是我们几个男孩私下取出来的。叫起来形象,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敬。
在“大字报”充斥校园的岁月,唯有这两位老师幸运,孩子们心中喜爱便自发地暗中保护。后来反思,除了他们学识丰富、仁爱可亲,还有引领学生重视体育、热爱生活的因素。小朋友懂得感恩。
村小老师办公
荣老师是本地人,高中毕业后担任村小民办教师,也是我们三到五年级的班主任。我的记忆中,他生就一副“包公脸”,不会虚情假意甜言蜜语,语文算术都教,化解矛盾纠纷也是以理服人、对事不对人,外峻心暖。所以,当你犯错站在他面前时,不用撒谎,有一说一,再复杂的问题,荣老师也会果断处理,而且令双方信服铭记。
见到荣老师的笑容不易,除非是在课间活动相遇。那年月,乡村小学遍地开花,连生产队都办有学前教育类的“红儿班”,最大限度满足乡里娃上学。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要求下,我们的童年是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度过的。这时候的教育突出强调劳动实践,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以致文化学科严重缺失。加上经济条件落后,教学设备设施不全,很多硬件改善靠着土法上马。
孩子们打乒乓球
荣老师出身贫寒,自幼劳动,脑子灵光,动手能力特强。为了让孩子们课间活动有玩头,他自备木工、泥水匠等工具,参与制作篮球架、乒乓球台,以及跳高、跳远、爬竿等简易设备,还教我们学玩。一所200人左右的学校,课间活动所需的器具严重短缺,荣老师运用“群体”策略,鼓动学生自制体育器材。乒乓球拍算是典型一例。
自制球拍
一时间,乒乓球拍成为家乡村小的奇葩“风景”,有木板锯成的,有铝片制作的,还有同学捡来一块剔净肉的牛髋骨做球拍,逗得荣老师也忍不住笑。上课时,不知有多少双小手在课桌屉子里抚摸着球拍,有时弄不好乒乓球蹦跶又滚落于地,乐得同座小朋友捂嘴窃笑,自己却吓得大气不敢出,更没勇气和老师对视。奇怪的是荣老师从不纠逼这些小事,没一次动过怒。课间,他经常陪我们练球,输掉了也照样换人,绝对平等。记得荣老师讲过周总理的“乒乓外交”故事,学校还组织排演节目,题目便是《小小球儿闪银光》——
乒乒乓乓乒乒乓
长方桌上摆战场
你抽杀呀我推挡
小小球儿闪银光
……
老鹰捉小鸡
另一名老师姓吕,八小时外爱好钓鱼,我们偷偷叫他“垂钓吕”。
吕老师是外乡人,据说家里有老有小一大帮,生活艰辛。爱好钓鱼有其缘故,吕老师的老家临河,附近还有一座名气不小的水库,所以父辈常以渔业贴补家用。四十多岁的年纪,吕老师离乡多年扎根山区教书,原本快要转正的教师,后来阴差阳错又被缩减成民师;眼下坚守岗位,服从组织安排,安静本分地当着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
过去“教跑学”的不多,即便在乡村小学,也要求教师在校住宿,而且按规定落实“晚办公”。也就是说,吕老师大多安排在学生放学至“晚办公”前的间隙出去钓钓鱼。家乡的溪流、堰塘、小水库也很多,吕老师的垂钓技术那可是杠杠的,每次出去都不会空手而归。
老师们就餐
吕老师钓鱼也不全是为自己改善生活。学校的师资结构参差不齐,老中青妇各类人都有,还就近请有一个听力不好、但很勤劳的大叔做炊事员。钓回来的鱼交给厨房,次日午餐或晚餐用于同事补补身子。当然,村子里的老师也常从家里带来腊肉、鸡蛋之类补贴公餐。记得一位孕妇老师很是感激,她要求在近邻军工厂上班的丈夫学着老师们,每隔几天也骑车送来鱼和肉,算是对其他老师的回报。
条件简陋,吕老师钓鱼用的饵料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主要有小昆虫、面团颗粒、嫩玉米或半成熟的土豆等,另外泡一点酒米撒窝子。渔具也就是普通的竹子钓竿。
吕老师钓鱼很有耐心,别人钓不着就挪窝,他在原地一待几个小时。别人大多钓上浅水层小鲫鱼什么的,很难钓着深水层的鲩鱼、鲢鳙之类,他的钩钩却能神奇般挂住。为此,常招惹一些闹心的麻烦,吕老师习惯受挫,遇上了也不会纠结。
农村承包责任制实施前,家乡的水域均属集体统一管理。水库、堰塘生长的鱼类,常在寒冬腊月组织人员集中打捞,然后论斤两分给社员过年。吕老师钓鱼有点“名声”,监督的人自然也多。钓鲫鱼、拐子鱼被认为是“清君侧”,没什么问题;钓大一点的草鱼是不允许的,被生产队管理员巡查发现,还会受批评并毫不留情地放生。
即便在附近无人管的小堰钓上稍大的草鱼,也会受到意外的质疑和教育。离学校两百米的北边,有一口亩把田的水塘名“栎树堰”。因位置偏僻,附近的生产队没有顾及,一度被校方用来养鱼。
这年初冬,早上学的男孩眼尖,瞧见路边落霜的草丛有一团晃眼的鱼鳞,顺手拾来几片。教室里一时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班长出个主意,写一张大字报,揭露、批判老师“贪吃勤工俭学成果”的行为。我表示反对,认为不必上纲上线,但最后还是接受群众推举,由我换一种方式,把小伙伴对这一“错误”的立场反馈给老师。
于是,我选用几块鳞片分别写上“大吃大喝思想滑坡”八个字,悄悄送到校长办公桌上摆着。果然奏效,当天放学,“垂钓吕”老师站在路队前作深刻“检查”,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批评,表示再不会犯这种“管不住嘴”的错误。儿事远去,回忆起来颇觉内疚,想必老师也不会挂在心上。但有一点不容否认,几十年前的孩子们思想纯真、爱憎分明,爱集体、守正义、敢斗争,对是非曲直有基本判断。
经典诵读
时光荏苒,转眼自己成为人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在自己的母校。村小老师本来就少,又遇民办教师辞退高峰,学校所剩精力充沛的青壮年老师少之又少。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交给我,语文、数学、劳动,还有体音美等,几乎是“包班制”全科教师,而且每周单休,六天上班课时总数接近30节次。这样反复淬炼,慢慢达成一名乡村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坚韧意志,也从小朋友那里学来很多。
教一节数学课,小个头男孩一边比划手指一边嘀咕什么,完全心不在焉。我忍住怒气,下课后叫他去办公室“说事”,原来他在联想放缩照片的事例,消化“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种解释太完美了,差点冤枉小不点。连夜,我写出一篇教学随笔《一个“小动作”引发的思考》,试投上海名刊《小学数学教师》,居然很快得以发表。
教语文也有大量尝试,最初愿望就是想让每个学生能成为“会读会写”的人。我的对策有点“粗暴”,平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半强制性驱动小伙伴写日记,还经常与他们交流,激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苦于素材匮乏,我就带他们上山玩“打仗”、下河捉螃蟹,有时在操场围圈做游戏,有说有唱。没过多久,我总结出《愉快作文“八法”》,参加县里语文教学成果评比,荣获论文一等奖。一大批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先后在各级赛事中得奖,学语文的兴趣高涨。
教育的真谛即是爱。如今,不少优秀学生已成为教师。和我当年一样,根植于城乡各级义务教育学校。他们立足三尺讲台,用炽烈的爱、用智慧的脑、用勤劳的手,尽力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进入新时代,全社会对学习和教育的理解已趋向多元,但有两点值得我们信守、谨记并努力践行:一是要立德为首,仁爱、包容、引导并驾齐驱,这永远是陪伴孩子走向成功的秘笈;二是要明白,孩童的脑子不是一个要塞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你去点燃的火把。
师爱仁慈,即是虔诚护好“金钥匙”,精准配送“点火器”。
作者简介:
潘祖德,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市散文学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都市故事学会执行主席。挚爱美丽乡村,感悟百姓生活,尝试笔触育人。作品散见报刊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