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宜都 > 文润宜都

文润宜都

定论三峡第一人,是宜都人?!
发布日期:2023-05-29 来源:白龙岗纪事 编辑:宜都融媒体

长江三峡文字,最早见于《山海经》,其次见于《楚辞》(为屈原、宋玉所撰)。公元223年,天下大水,至226年,无名氏撰《水经》以后,北魏郦道元花费十年时间(515年至524年)撰《水经注》。由于南北分裂,他本人不曾到过三峡,就引用了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峡的文字。这些书后来失传,由于郦道元的引用,后世才得益读到描绘三峡的美文。1876年至1915年,杨守敬用力四十年,其后他的弟子熊会贞又继续用力二十二年,集前人研究之大成,撰写了二百万字的《水经注疏》。书中对长江三峡人类历史文化的源流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并对大三峡古老而多彩的文化一一进行了疏证。对此,已故著名郦学家段熙仲教授首推杨守敬是自古以来第一个科学论断“夔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的人。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著名历史舆地学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称其“老成夙望,博览群书,致力舆地学数十年”。杨守敬生在三峡宜昌地区,对三峡舆地的研究自然是情有独钟。

关于三峡的划定,“诸说纷纷,断以夔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他不仅对三峡古籍进行了旁征博引,而且亲自到三峡踏勘过,“因亲历其境,目击其阻且长者有此三处”,我们现在从他所撰《水经注图》上,可以清晰看到他对三峡各段落的明确界定。

夔峡亦名瞿塘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宁河口。其中白帝城至大溪间为峡谷段,长8公里;大溪至大宁河口为大宁宽谷。

夔峡为三峡中最短的峡。两岸悬崖壁立,山峰海拔1000—1500米,江面最狭处只有百余米,江流湍急,山势峻险,号称“天堑”,西口称夔门。

《水经注疏·夔峡》是这样描述的:江水又东径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杨守敬按,《类聚》六引庾仲雍《荆州记》,作“广德峡”,《御览》五十三引《峡程记》,作“广泽峡”,即瞿塘峡也,在今奉节东三十里。郦道元此云广溪峡之首,下云“江水东径巫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天,略无阙处。”又云“江水东径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是郦氏以广溪、巫峡、西陵为三峡。而有谓明月、广德、东突者,庾仲雍《记》也;谓西陵、巴峡、归峡者,《寰宇记》也;谓西陵、巫峡、归陕者,宋肇《记》也。今自夔府,东至宜昌,将六百里,奇险尽在其间。滟滪堆至虎须滩,统名瞿塘峡;一名广溪峡,即夔峡也。

杨守敬还引用《入蜀记》,说夔峡三十里颓岩雄峻。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云霄,其中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杨守敬疏证的大溪口,位于瞿塘峡东口,长江南岸,小溪注江之流。名大溪。大溪镇临江傍溪,著名的“大溪文化”发掘于此。大溪文化距今5000余年,是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遗址。

▲资料图

因巫山得名。一称大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约40公里。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海拔1000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两岸,以神女峰(望霞峰)最奇。

杨守敬非常精辟的界定说,自空亡沱至门扇峡,统名巫峡,其尾尽于巴东,故又名巴峡也。

《水经注疏·巫峡》曰:江水又东径巫峡。杨守敬按,《方舆纪要》巫峡在巫山县东三十里,为三峡之一。《水道提纲》,江水东径巫山南麓。南岸大山,土人亦曰巫山,以在县东者为十二峰也。

西起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公里,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分为四段:

西自官渡口至香溪间为香溪宽谷,长约45公里;

香溪至庙河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峪峡;

庙河至南沱间为庙南宽谷,长约33公里;

南沱至南津关间为灯影峡及黄猫峡。狭谷段合长42公里,两岸峭壁峻岩,以牛肝马肺峡最险。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名胜古迹。

《水经注疏·西陵峡》曰: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袁嵩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杨守敬爱其山水之美,还用行书抄录:江南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嵩为郡,尝登之瞩望焉。

郦道元引自《宜都记》。杨守敬考证,袁嵩,晋人,撰有《后汉书》《宜都山川记》,为宜都郡守,《晋书》本传失载。

今人所称三峡的峡段界定及各峡名称,正是源起于杨守敬的“三峡界定”之说;并在杨的三峡分段的基础上,将各峡峡段略有延伸而定论的,这是杨守敬“对三峡的一大贡献”。

▲杨守敬故居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