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宜都 > 文润宜都

文润宜都

游戏童年
发布日期:2023-03-06 来源:潘祖德 编辑:宜都融媒体


文 潘祖德


游戏,古称“戏”或“游嬉”。《礼记·学记》中记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谈的就是学习与游戏“并举”的关系,倡导将游戏视为学习之余放松、休息的基本方式。可见,古代教育家已认识到,游戏是适应儿童天性、增进儿童身心与智力发展的活动。

跳皮筋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儿童,游戏具有启智、增趣、运动、约束等多项功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忆起家乡江南,儿时玩过的游戏五花八门,纵观起来类型别致,乐趣无穷。传统游戏可按季节挑选,也可按功能划分,还可以从性别喜好、人员寡众、训练目标等视角梳理,在此欲管中窥豹。

传统游戏就地取材,活动量有大有小,季节取向明显。

滚铁环游戏

春季气候温和,鸟语花香,适宜蹦蹦跳跳:男孩滚铁环,女孩踢毽子,男女混合丢手绢等;夏日炎炎,寻荫避暑,小精灵减少户外活动:男孩摔纸板,女孩抓石子,男生女生都爱吹泡泡、挑木棒等;秋高气爽,舒适自然,娃娃们野在户外不知疲倦:男孩抽陀螺,女孩跳皮筋,男女组合捉迷藏等;冬季寒风肆虐,需要活动御寒,孩子们选择运动型游戏:男孩斗鸡,女孩跳格子,男女组队抢羊羊等。

老鹰捉小鸡

古往今来,传统游戏大致包含技巧型、体能型、歌舞型和混合型四类。诸如益智棋、翻花绳、剪纸应属技巧型游戏,打陀螺、撞拐子、驾飞机等归并于体能型游戏,舞龙灯、踢毽子、跳皮筋等区分为歌舞型游戏,丢手绢、跳房子、踩高跷等可划入混合型游戏。

下面扫描几例传统游戏,试与朋友分享民间文化的魅力。

先说说技巧型游戏。对角棋是鄂西民间流传已久的智力游戏,与三子棋类似,只是将传统三子棋的九宫格换成了9个点位。

下棋游戏

这种棋布局简单,大路边、树荫下,一截木棍即能划出棋盘。取材容易,碎瓦片、小纸团可作棋子。操作也方便,双方执不同颜色的棋子,每人3颗。只要将自己的三个棋子走成一条对角直线,或把对方逼得无路可走就算获胜。孩子们的棋艺启蒙由此进入。

抓石子游戏

抓石子又称“抓子”,是少儿喜爱的民间游戏,女孩尤为突出。每逢天热,三三两两的小伙伴,寻找光滑石板之类的凉爽空地趴下;天冷之时,聪明的孩子制作小沙包,改抓石子为抓方木棋子。

印象里用破废瓷碗底子,精心打磨成板栗大小的瓷石,无论分量还是品相都堪称石子中的上品。孩子手小,一般用5颗石子抛撒在桌面或地面上,然后按单抓、双抓、三抓、四抓的顺序展开活动。

单抓,即择起其中一颗向上抛,趁上抛的石子尚未落下的瞬间,快手抓起地上的第二颗石子,再接住抛起来下落的石子。

其他抓法类似,只是抓起石子的数量有别。如果抛起的石子没有接住,或者桌面的石子没被抓起,抑或抓起的石子数量不够,还有抓石子的时候手碰动了其它石子,都算游戏结束,换由对方进行。游戏结束, 谁赢得的石子多谁就获胜。棋子的抓法大同小异。

体能型游戏多表现为场地运动模式。动手操作、迈腿狂奔,肢体碰撞、遇摔受挫,体力消耗十分明显,以男孩参与活动居多。

打陀螺游戏

打陀螺乃常见的传统游戏。儿时的陀螺和鞭子都由自己做,一般不会请人制作,更别指望去买。截取一段粗细适中的短圆木,将其一端削成圆锥,锥尖钉一颗铁钉,或镶一粒钢珠便成了陀螺。

抽打陀螺的鞭子,可用节密的竹根或质硬的木条,这样会更耐用一些。鞭子一头系上不足一米的粗鞋带或细绳,即可使用。

陀螺可玩出不少花样,单抽,双人对抽,多人组合抽都行。

方式简单,但也有技巧。用绳子将陀螺绕上几圈,再用力扯住往地上一抛,陀螺迅疾旋转起来;随后用鞭子使劲抽打,陀螺会不停转动下去。技巧娴熟的,还会玩“飞镖螺”或定点“旋风螺”。计时比赛,快“螺”加鞭,谁的陀螺先停摆躺平谁就认输。

那时的课本不多,小陀螺通常是书包里的“常客”。为换取别人的优势陀螺参赛撑门面,熊孩子还从家里带来心爱的食物或玩具交换。成年后回味起陀螺旋圈儿,仍禁不住露出异样的笑意。

撞拐子游戏

撞拐子也称“斗鸡”,是有趣的攻击性游戏。冬春天冷,男孩子套着厚厚的棉衣,玩起这种游戏既能热身,也不易摔疼。

斗鸡无需借助任何器具,一条腿抬起,交叉横放到另一条腿上。再用手抱着抬高的脚,另一只脚在地上蹦跶。开斗时,小伙伴会用抬起的腿膝盖冲撞对方,单挑、群斗均可,以脚落地判输。

当年斗鸡的情景至今难忘。课间午间,淘气男孩纷纷参战。相对双方间隔开来,壮观阵容不亚于决斗场。急不可耐的小斗士,一个个摩拳擦掌,紧握抬起的小腿,突出膝拐,雄鸡般盯住对方。

战前,要求抱腿列阵,呈“持枪”姿势,单脚着地几分钟不动,实属不小的热身考验。个别小兵经验不足,悄然摇晃踮脚落地,若被发现会当即清除队列,真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诗句。

等到指挥哨吹响,双方将士跳跃“开战”。对撞胜算的优势,既有块头分量的影响,也有合作策略的牵制,更有灵活技巧的发挥。现场如战场,人人都在寻找合适的战机,欲将对方一举击溃。

有时遭遇实力相当,两队久撞不分胜负。你使劲朝上一撅,瞅着对方就要滚落,却见他摇身一晃,像个不倒翁,又凭着过人的弹跳力稳住阵脚;你向前一冲,眼见他就要摔个跟头,可他几步踉跄,又恢复了平衡。围观者惊呼不断,一会向进攻者喝彩,一会为险胜者鼓掌。斗士们你来我往,直到累得挪不开身或直接趴窝,方才认输。

有的同学个子不高,却非常机灵。与胖墩级斗士对阵,看上去毫无胜算把握,可他会佯装进攻,临近时虚晃一枪,等对方抬起的腿稍有放松,他便像战机一样俯冲过来,借着惯性居高临下砸向对方拐子,遭突袭后对手招架不住,落脚乖乖认输。有时相反,趁着对方抬高膝拐时,矮个儿瞅准机会偷袭,猛力向上一挑,将对方撂落下马。

孩子富有天然的冒险精神。撞拐子、架飞机之类的游戏,虽有一定风险,但那时的儿童特别耐击抗揍,撞倒摔地,甚至蹭点皮肉伤,不仅没有谁哭鼻子,反而会开怀露笑;即便伤痛呲牙皱眉,却谁也不愿服输,揉揉腿、摇摇臂立即重返前线,咬牙坚持到斗胜为止。

这类活动量大的游戏,不受场地、器械限制,具有锻炼身体平衡、增强肺活量、提升意志力等诸多益处。而且,在小伙伴中也没有谁因为伤痛而结怨,更无家长进校园“讨要说法”或“护短”,相反,孩子们觉得在高强度游戏中,学会了团队合作,碰出了友谊火花。

“新年到,放鞭炮,耍龙灯,踩高跷”,这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踩高跷游戏的几句歌谣,简练易懂,喜气洋溢。

“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跳皮筋是儿童百玩不厌的歌舞类游戏,有唱有跳,随律起舞。

毫不夸张地说,三十年前的乡村孩子,每当放学完成作业后,跳起皮筋来可谓废寝忘食、乐不思蜀。尤其是女孩子,常常一跳就是一整下午,直到夜幕降临,家中开晚饭时还迟迟不肯散去。

熟能生巧,小伙伴中总会产生几个出类拔萃的选手。回忆起最好的皮筋健将,身段和跳姿分外娇娆。她们身轻如燕,面对不断拔高的皮筋毫不胆怯,边跳边诵唱歌谣。

当皮筋从脚腕升至头顶,再要双手举起时,优秀队员便会腿脚伸直呈180度,勾住皮筋一跃而起,其难度及运动量可想而知。灵巧的身姿,绝妙的跳技,令人不得不联想聚光灯下的少女芭蕾。

丢手绢游戏

击鼓传花、丢手绢之类的“群英汇”场面,属于男女小朋友混合参与的游戏。机智警觉,遵规守矩,奖罚分明为其显著特征。

这里以丢手绢为例。小伙伴面对中间,手拉手围成一圈蹲下。随后推选一位同学站起,握着手绢在小朋友身后绕圈走。

蹲着的小朋友齐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歌曲结束前,丢手绢的小孩悄悄把手绢放在某个小朋友身后,再迅速回到自己原位。

被选中的小朋友,务必在第一时间发现身后的手绢,并拾起手绢起身追逐丢手绢的同学。丢手绢的孩子沿着圆圈奔跑,回到原位落座没有被后面的同学抓住,就算获胜,否则算输。失败者要遵守规则,自觉表演一个节目,可选择歌舞、诵读诗词、讲故事等。

岁月如梭,代沟频现。当下孩童大多熟识迪卢克、奥特曼、可莉之类的“洋角”;上了年岁的人面对“现代海战”“空战3D”之类的网络动漫兴致不足,心底依然留恋老鹰捉小鸡、弹珠球、甩黄泥炮等颇具乡土特色的传统游戏,感觉那里才留有乡愁的根。

老鹰捉小鸡

春暖花开,让人回归少儿季。虽已推行“双减”政策,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几年,但每逢双休仍遇部分家长领着孩子来去匆匆;或见三五成群的儿童正玩得起劲,却遭受大人“懒于学习”的厉声阻止。甚至有人打着“早教”旗号,以“超前学习”和“赢在起跑线”为由,挤占本该属于孩子的玩耍时间,全然不知“拔苗助长”。

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法治启蒙,游戏是最重要的育儿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增长智慧,强身健体,启迪人生。

当下,科技日益更新,电子产品爆棚,社会影响多元,孩子们的心理负担无疑会加重。如何疏导、缓解,让儿童赢得更多的自由时空、夯实更稳的健康基础,传统游戏理应成为“加强版”首选。


作者简介:潘祖德,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市散文学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都市故事学会副主席。勤于思考、乐于练笔、重于口碑,挚爱美丽乡村、感悟百姓生活,尝试笔触育人;作品散见报刊网媒。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