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宜都 > 文润宜都

文润宜都

这娃儿怎么教
发布日期:2024-11-06 来源:潘祖德 编辑:宜都融媒体
文 / 潘祖德

文题不加标点,随语调起伏读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同的意味?没错,这正是所求的慧悟。如今的老师,越来越面临如此窘境。

前不久,我读过一篇短文,题为《一张饭卡为何能让老师崩溃?》,讲的是西南大学附中某班主任在班级群怒发冲冠,发出“给老子滚”“莫挨老子”等言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学校连发情况通报,简介了事发的起因,简化了事件的经过,强调了班主任情绪失控的结果。至于家校双方具体是如何沟通的,班主任为何突然崩溃?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还是“困境突围”一声吼?我们均不得而知。

以平常心态,学生饭卡不能使用,家长与老师反复沟通这很正常啊,班主任怎么会如此脆弱?常言道“孤掌难鸣”,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对立统一就是一组矛盾。回到个案,老师的怒因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沟通之中或之后的“崩溃”,极有可能因一方或双方言行过度,刺激另一方而动“肝火”引起,不会无中生有。

数十年接触城乡教师和学生,近些年笔者也才强烈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真难当!他们独自面对一班孩子,背后牵连着形形色色的家庭,而且极可能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独二代”家庭。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哦不,应该是全社会已遇上前所未有最难教的一拨孩子。

下面,笔者举几个遇见的案例,让友君试想该怎么做合适?

罕见陪读。这是两年前遇到的一个三年级女孩。当年,我教这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连续几次,我察觉这个孩子的身边,常坐一位中年女性,衣着打扮比较朴实,满以为是跟岗教师来听课的。因为学校对外开放,承办乡村小学师资培训习以为常,所以都乐意上公开课。通常是两侧或后排坐上十来个或更多学科教师,就甭说一两个人会带给我们什么压力了。几天后,我更觉蹊跷,这个老师怎么会天天在固定的位置听课?而且是低着头“静听”,从不做笔记。带着一串疑问,我去询问班主任,这才知道是学生家长“陪读”的。陪读?几十年工作经历,也少见有家长“陪”进教室里读呀,这到底是咋回事?终于有一天,大课间孩子们出去上操,那位家长独自一人静候在教室。我趁机和她聊了一会,这才略知其中的原委。女孩的母亲很坚强,道出一段心酸的事儿却没见眼红。她说自幼儿园开始,就发现女儿与别人家孩子不同,逃学特别厉害,家长一离开,她便大哭大闹回去,谁哄都不好使,唯有妈妈陪在身边,才会安静下来。三年后上小学依然如此,眼看其他学生正常上下学,女孩她爸心里压抑,有时愤怒地用皮带抽打孩子,无奈的母亲暗自落泪。可第二天还是老样:没人陪坐她身边,就是不上课。老师反映,女孩智商没问题,字也写得工整,法子想尽结果一样。唉,母亲附座陪读,到底能坚持多久?

猛扑座机。一次外训学习,城区某校一体育老师悄悄告诉我,现在的娃儿真得罪不起,前几天差点被学生投诉,啊不,是“报警”。报警?我好奇地问是怎么回事。这位年过四十的教师,笑了笑说不必惊慌,一点小事让我很丢面子。秋季的一天下午,这位老师在操场领着五年级学生踢足球,准备参加校级联赛。一男孩捣乱,故意将球踢向训练的女生,老师即刻提醒他注意。几分钟后,这个男孩再次用力猛踢足球,闪电般击中一旁休息的小女生。见着他攻击性的危险举动,老师怒气顿生,责令男孩向被吓哭的女生道歉。男孩走向女孩,不仅没有丝毫的道歉意思,还忍不住窃笑了一番。下课后,老师带他去办公室处理问题,问他为何这样伤害同学,他固执地辩解正常踢球不算故意伤害。老师急拍桌子,很多人见你使劲把球踢向瘦小的女同学,还不是故意?说着,老师顺手牵了一下男孩的衣角,让他靠近一点认错。哪曾想,这一举动触发男孩的敏感神经,只见他大喝一声:“莫动手啊!”同时直扑办公室座机。室内几个正在备课的教师赶紧制止,问他给谁电话?男孩说,打“110”报警。问其理由,男孩理直气壮地称,体育老师冤枉他属于“侵犯人权”。

口水男孩。某语文教师算得业内名师,儿子也正上大学,没想到如今还常为班上的小家伙怄闷气。今秋,她带四年级某班,遇上个逆反倔强的男孩——我行我素,油盐不进,令她深感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刚接手这个班时,原班主任犹抱琵琶半遮面,轻描淡写介绍过班里几个“狠”娃儿,说到该男孩仅附加三个字“有点犟”。一个月后语文老师反馈,说这娃表现根本用不着仨字,两字足矣——“特犟”或“极犟”。一早,课代表查作业,男孩说“掉家里了”。次日依然如此。第三天老师查,他仍在信口胡扯。这作业怎能天天不交呢?老师的道理还没讲完,男孩便以吐口水形式打断。见他随地乱吐,既不文明也不卫生,还影响着邻座孩子的胃口,老师便商量他忍住少吐或不吐。男孩不依不饶地顶一句“想吐就吐怎么了”。老师强忍怒气,低声劝他口水吐在卫生纸上,还塞给他一团餐巾纸。男孩不理,径自从书包掏出旧本子随手几撕,然后铺在脚边地上,继续吐着口水。老师拂袖而去,嘴里嘀咕:这,这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暗改回执。说不参加就不参加,老发些单单儿干嘛!日前,同事递给我一张研学旅行回执单,上面写有家长回执令人尴尬。这位女教师很是委屈。前段时间,她班上安排学生带回“疫苗接种”征询意见表,有两个孩子反馈的回执单,写上“不同意”三个字,但后来发现全班同学都向服务部门缴齐了接种费用。老师核实情况,相关家长也满脸疑惑,自己没写“不”啊。后经反复询问,一男一女俩孩子才承认,是因为害怕打针而自作主张悄悄添了一个“不”字,转眼间,家长的“同意”变成“不同意”。这也说明,家校沟通及时的重要性。研学旅行,虽不像接种疫苗那样直关孩子的健康大事,有家长认为自家娃儿可不参加,有无理由都属正常。可你想过吗,老师有老师的职责,家长有家长的义务,倘若不发“单单”征询意见,某些家长岂不更有咄咄理由质问:“我娃儿研学的权利哪去了?”那时候老师该如何解释好!所以,互相联系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处理事务都简单化、情绪化,把回执表述得伤感、对立,家校共育的和谐关系何以维系?

哭功超人。二年级男孩受点委屈,大哭小闹可折腾一整天,这说来你相信吗?还真有其人。也许你会问,那没人劝、没人哄吗?这还用说,问题是不论怎样哄劝,结果都一样,要说变化也只是哭声强弱而已。厉害吧?活了几十岁,我也没见过具有如此哭功的孩子。去年听说过一次,那天是在活动课上,这娃做游戏不讲规则,说白了就是耍痞,被老师规范了一下,不知怎么触发他的泪点。好家伙,这下了得,身边同学笑了,这娃觉得有失颜面,就冲出场地趴草丛痛哭,老师同学温柔拉他也没用,还起身环抱道旁一棵树赖着不走,下课也不回教室。活动老师是女青年,想把小泪人抱回教室,不料男孩又突然来个蟒蛇缠身,趁老师抱起他时,双腿紧夹老师的腿,困得老师也难于起步,随后那哭的功夫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据说有半年没见他哭了。这天是值日生找他收作业,字写得潦草逼了他,一时旧病复发,像过去一样头一抱,开练哭功。这下可好,值日生急得忙向男孩赔不是,还惊动语文、数学老师和众多同学联动劝慰,久久未见成效。从事发上午,高低强弱、断断续续连哭到下午放学。毫不虚夸,这娃还真是个罕见的“哭犟”。追问班上的孩子,大多苦笑无语。

可能朋友会说,你列举的只是个案,不具普遍性,不代表大多数。可我认为,任何基数都是由序数累计起来的集合。现已存在的个案孩子,已经为数不少,他们的表现且已颠覆或正在颠覆很多人的“三观”,改写着不少人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不正是从无到有的因果关联吗!既然出现,若不加以有效疏导和及时矫正,也必然会趋向由少及多、由小及大的局面。

发现另类“特殊”,不能任其错误发展,亦不能粗暴阻止。要摸准孩子的“病根”和“病因”,对“症”下“药”,以爱心博得他们的欢心,以内驱弥补他们的“短板”,以真情促进他们圆梦。

作者简介
作者图 - 副本.jpg

潘祖德,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宜昌市散文学会会员,宜昌市职工阅读与文学创作“金书签”优秀会员。宜都市故事学会执行主席。作品散见报刊网媒。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