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三个坚持”助力公办福利院改革 打造养老服务宜都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3-08-31 来源:市民政局 编辑:宜都融媒体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袁桂)近年来,宜都市坚持以“深挖存量潜力,做优增量资源,提升质量发展”并举,稳步推进公办福利院改革工作。

坚持改革思维,全面激发公办机构发展动力

政策引领,改革行动求实效。近年来,宜都市不断强化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制定,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石。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宜都市农村福利院市级直管改革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的方向、措施和目标。为顺应改革需要,成立以市级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农村福利院县级直管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统筹推进农村福利院县级直管工作。

聚焦问题,补齐短板见真章。坚持问题导向,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为驱动,设立了兼具监督管理、队伍培育和直接为老服务等功能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行“四统一”模式推进改革(即人员统一调配,资产统一接收,标准统一制定,资金统一使用)。同时为发挥资源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机构养老事业发展,构建了“1+1+4+N”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即1个城市公办福利院,1个社会老年服务中心,4个区域化养老中心,N个民办养老机构)。扩建了护理型床位1686张,实行“普通床位+护理型床位”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坚持创新思维,全盘激活公办机构服务资源

统筹规划,深化机构撤并改革促转型。打破农村福利院属地管辖限制,推进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及养老服务外包的运营机制改革,扩展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特护病床等服务。目前已将原有12家公办福利院撤并至9家,集中收住失能特困供养人员110人,占比40%;整合市社会福利院资源,设立失能、半失能特困对象医养结合养护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建立医疗、养老资源统筹利用机制,为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养、医、护”一站式服务,同时预留10%床位面向社会开放。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多措并举,灵活实行医养结合促发展。建立“护理型医护+养老”模式,采取医中办养、养中办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等方式,或与社区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或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卫生室,为老年人开展医护服务。目前全市23家养老机构中,4家按需配置科室、人员和设施设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19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为福利院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护服务。目前每年约有1100名在院老人享受护理型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保障机制,将1130个占有床位纳入意外伤害保障范围,提升养老机构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

坚持发展思维,全域深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项目带动,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实行区域整体联动,先后利用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配套资金撬动“三大中心”建设(即1个社会老年服务中心,1个失能半失能特困对象医养结合养护中心,4个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实现集中特困供养人员分类照护和社会代养老人的多样化照护,全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和“兜底”保障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已投入使用,社会老年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将投入使用。

健全管理,促进机构养老健康发展。实行“清单式”管理,构建“按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照清单督办”的制度体系,稳步推进公办福利院改革。首先是聚焦“权责”清单。规范福利院与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权责运行。按照全覆盖原则,将9家公办、14家民办养老机构全部纳入权责清单编制范围,加强日常管理。其次是聚焦“职责边界”清单。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立足实际,设立办公室、财务股、城市公办养老机构管理股、农村福利院和民办养老机构管理股、安全生产管理股等5个股室,制定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履职边界及分工,推动高效运行。最后是聚焦“职责任务”清单。建立“福利院呼叫—中心受理—股室办理—跟踪督办—回访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增强条块合力,从制度源头上为福利院松绑减负,释放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