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胡安宇)烈日当空,知了在树上叫得热闹不已。在潘家湾土家族乡栗树垴村三组,村民向光生正在他的药材地里忙碌着。放眼望去,玄参油绿繁茂的枝叶铺满田间,吴茱萸也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一簇簇的果实翠绿翠绿甚是养眼。
现下正是中药材夏季管护的关键期,向光生正忙着进行追肥、除草等重要作业,好为药材的丰收打好基础。他弯着腰边扯去杂草,边查看着玄参根块生长情况,黝黑的皮肤淌着汗水。
提起他的药田,向光生笑得合不拢嘴。“这都是宝贝啊!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功效,吴茱萸也常用来消炎健脾,在市场上受欢迎着咧!”他家目前种植的中药材有玄参、贝母、吴茱萸、杜仲、栀子、水杨桃等。
“去年贝母我种了2亩田,亩产140余斤,卖了5000多块钱,今年贝母市场收购价比去年涨了差不多一倍。最近两年中药材价格都还可以,明年还要继续发展。”今年他又有了增加黄精种植的想法,“靠着种植这些中药材,自给自足完全不是问题。”
据了解,除了向光生,村里还有不少人也养着一方药田,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了栗树垴村的一项重要产业。全村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50余亩,平均每年增收9万余元。随着种植户的增多,向光生还会时不时地去别的村民田里看看,热心地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
“现在市场对于中药材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栗树垴村党总支书记陈伯金介绍,村委会于两年前捕捉到了中药材种植的商机,并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这项产业,为此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今年4月份还曾赴四川参观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以及深加工销售经验。
学成归来后,村委会迅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根据市场需求和本村地理条件,合理规划本村中药材种植的种类和种植面积。
“相较于传统农作物,中药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高,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请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让村民学好技术,增产增效增加收益。”陈伯金兴奋地表示。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