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网络聚焦

网络聚焦

足履实地,探取吉光片羽
发布日期:2024-01-12 来源:荆楚网 编辑:宜都融媒体

那是1998年的一个午后,软风微醺,草木静听,淡淡的泥土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湖北秭归东门头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孟华平和同事徐梦林经过连日来紧张而有序的发掘工作,略感疲惫,抬头一看,不远处一块石板映入眼帘,心想“正好坐上面休息会”。

孟华平不紧不慢地走向那块石板,坐下后从腰间口袋掏出一包香烟,点燃吸上几口,顿觉精神放松了不少。队员们也就近找地方坐下,或喝口水、或打会盹,为下午的工作积攒体力。

“你坐的石头底下好像有图像!”徐梦林惊讶地发现。

“真的呢,真有图案!”孟华平大声呼喊。

考古人的职业性敏锐地提醒二人,这石板不一般,两人立刻合力将石板翻转过来,发现上面竟刻着太阳、星辰、人等图案,“好家伙,这是一个人形图案,头顶着太阳,双手各握一个圆形物体......”孟华平越说越激动,队员们闻讯涌向前来,看到实物后全体在场人员沸腾了,大家手舞足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可能是重大发现,需要立即进行保护!”孟华平迅速联系相关人员,自掏腰包20元,把这块“珍宝”抬回了考古队。

最美社科人孟华平

事后证明它确实是一件无价之宝,这是一块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石刻,距今7000余年,名叫“太阳神纹石刻”,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件太阳图腾崇拜石刻文物,反映出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表示出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和对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极度渴望,这对挖掘城背溪等长江中上游地区原始文化遗存,探寻中华历史文化底蕴,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如今,“太阳神纹石刻”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亮相。

考古就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尽管没有机会穿越到过去一睹真相,但通过发掘出来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随葬品等就能管中窥豹,填充历史的空白区域,让中华文脉更加完整畅通,让后人能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根基在哪里?这其中除了“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更多的是苦心孤诣的上下求索。

驱车自湖北天门市出发,向西北行驶15公里,便到了位于石河镇的石家河遗址。石家河遗址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它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聚落,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重要的布点,孟华平有幸承担了该工程2、3、4期的考古发掘工作。

来到石家河古城遗址之初,孟华平就带领考古队员们,吃住在石家河遗址发掘项目现场,埋头苦干,潜心研究,三年里陆续发掘约3375平方米的区域,其中包括谭家岭古城、三房湾、印信台、严家山等遗址。在规模达3平方公里的勘探中,孟华平惊喜地发现石家河遗址核心区域存在多重人工堆筑的大型城壕遗迹,这无疑表明7000年前,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的这片山前地带就已经有人居住,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长江中游文化的空白,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不光只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依然有自己的文明浪潮,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既是“满天星斗”,也是“多元一体”。

更令孟华平惊喜的是,谭家岭古城出土200余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连体双人头像、神人头像,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人面玉器在造型、技艺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石家河比三星堆早了1000多年,江汉平原与巴蜀之地也相距了1000余公里,这说明在远古时期,文化思想的传播可以跨越地域的重山阻隔。在孟华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石家河文化也同时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是一个发现的科学,你不去野外研究,很难有新的发现,你坐在教室里,看再多别人的考古报告,收获其实都是有限的,只有大量地去野外,发掘到更多新东西,才能解决很多学习上的问题。”孟华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获评第三届“最美社科人”后,孟华平教授接受荆楚网记者沈素芬独家专访

自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得考古学硕士学位后,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结构与早期文明进程。在3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孟华平自嘲道“自己不是在考古工地,就是在去考古工地的路上。”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入田野调查研究,孟华平先后发表《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结构》《论大溪文化》等论著(文)60余部(篇),主持发掘的辽瓦店子遗址和石家河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学术头衔。

2019年,孟华平开始进入湖北大学任教,虽然从考古现场回归到校园课堂,他仍然注重田野一线,他主导的课程里,至少一个学年是在野外,他也经常在各个考古工地来回穿梭,为学生选择更合适的实习基地......在他眼中,野外是考古人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可以培养学生练就敏锐的历史眼光,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找寻遗迹、挖掘文物、理清脉络的实践当中,在考古事业中书写历史,完善历史,找到一个最真实的过去,探寻未知的文化本源。

新时代的考古事业,在孟华平孜孜不倦的耕耘中,续写着耀眼的光芒,致广大而尽精微,脚踏实地者,天道自酬勤!(“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张谨)

视频、图片:省社科联提供

(稿源:荆楚网)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