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视听 > 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

水清岸绿迎客来
发布日期:2022-12-01 来源:宜都融媒 编辑:宜都融媒体

宜都融媒讯(记者 周传峰)近年来,宜都持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牢牢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的同时,湿地面积逐年提升,水清岸绿迎来候鸟“做客”,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近期正是冬候鸟迁徙的季节。在清江宜都段鸡头山村境内,摄影爱好者王毕山手持“长枪短炮”,专心致志地进行着拍摄。随着一连串的“咔咔”声,一张张中华秋沙鸭戏水图被成功捕捉。

王毕山介绍,“我是从2014年开始,在清江、长江宜都段拍摄鸟类,这几年我感觉鸟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有中华秋沙鸭、赤麻鸭、窦雁,还有各种野鸭,有些还叫不出名称,非常多。”

成群结队的中华秋沙鸭等候鸟聚集在一起,或相互嬉耍、或潜水捕鱼,好不热闹。自2014年12月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在宜都越冬以来,今年已经是宜都连续第9年监测到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

市林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颖说:“中华秋沙鸭它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有优质的水环境、充足的食源保障和茂密的水岸树林,它堪称水域生态环境的‘生态试纸’,而清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以上,加上还有充足的食物和茂密的岸线完全满足它们的需求,所以每年11月初左右,中华秋沙鸭将会从北方千里迢迢迁徙而来在这里安营扎寨,度过漫长的冬季。”

而在2016年之前,清江宜都段却是另一番光景。有着“鲟鱼之都”称谓的宜都,在清江流域和渔洋河流域宜都段,有渔业养殖户555户,养殖网箱4万多个,网箱面积86万多平方米。迅猛发展的网箱养殖解决了村民生计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

“网箱养殖多了,对水的污染蛮大,漂浮物也多,那个时候的水质与现在比起来差多了。”五眼泉镇石门村村民章福新回忆说。

2016年6月,为根治“清江不清”的顽疾,宜都痛下决心启动清江河水域网箱全面清理取缔,共筹措资金2亿元,成立了200余人的网箱拆除专班,对所有网箱逐一拆除。

市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黎泽民说:“在网箱拆除过程中,我们通过无数次的入户做工作,最后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通过整整一年的工作,于2017年6月才将全市555户养殖户全部转移到岸上,库区60多万公斤的鲟鱼也全部住进了‘新家’。 ”

为了进一步保护清江流域宜都段水生态环境,解决渔民上岸后的就业问题,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护渔队,章福新作为上岸渔民被聘请为其中一员,昔日养鱼人,今成护渔员,“现在的环境比原来好了百倍,我本来就住在水边,发现现在水质各方面都好多了,我们停水的时候可以在河里直接提水上来吃都不要紧,水质变得相当好。我们现在住在这里比以前幸福多了。”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等系列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清江、渔洋河构成的宜都湿地主题框架河道滩涂密布,水生态环境优良,适宜鸟类的栖息地增多,吸引了诸多候鸟在此越冬,除了中华秋沙鸭,还有黑鹳、白鹭、苍鹭、绿头鸭、赤麻鸭、斑嘴鸭等20多种。

“我们编制了《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项规划,建立了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将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红线管控,同时对长江、清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造林绿化2153亩,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新增湿地1860亩,湿地总面积达到96120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卢东介绍道。

水清岸绿自然“客人”多。据统计,当前,我市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5种。

(责编:李虹 李忠益 审核:刘娟 黄金波)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