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宜都

媒体宜都

【三峡日报】逐“绿”而行  “新”欣向荣
发布日期:2024-03-0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宜都融媒体

——宜昌加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宜都化工园。(资料图)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湖北南炼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控室,工作人员正在监测各项设备运行情况。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湖北三宁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正抓紧施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一期主厂房一派繁忙。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2023年,宜昌经济总量达5756亿元,增速7.1%,首次挺进全国50强,位居49位。宜昌经济跑出一条坚韧的上行曲线,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从“关改搬转”到动能转换……宜昌正加速转换赛道,向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板块转型升级,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峡江春早,绿意渐浓。连日来,记者深入宜昌企业园区、工地厂房,倾听产业拔节生长之音,感受澎湃发展动能。所到之处,一幅幅跨越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跃然眼前,绿色低碳成为宜昌最亮丽的底色。

向绿笃行,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长江北岸,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巧妙融入一片绿色之中,向“绿”生长。距离长江1公里之外的高温硅橡胶车间内,全自动无人生产线正有序运行。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封堵沿江排污口,拆除、搬迁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2套化工生产装置,腾退出来的岸线植树复绿800多亩。”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说,兴发集团投资10亿余元,加快工艺改进和环保提升,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兴发集团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目前,研发黑磷制品获得重大突破,从论吨卖到按克卖,黑磷制品价格每克可达数千元。兴发自主研发的电子级磷酸、硫酸、蚀刻液等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目光转向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2月27日,宜化磷化工升级改造项目工地一派繁忙,近千名工人、400余台套工程机械日夜鏖战,誓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加速转化为实景图。

“项目立足绿色、低碳、循环、智能、健康,采用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可实现磷资源的梯级利用。”宜化磷化工升级改造项目副指挥长米文晓介绍,该项目对于磷矿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梯级利用,一级产品用于生产精制磷酸,下游可延伸发展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二级用于生产高档阻燃剂、工业磷酸一铵等新材料和高档水溶肥;三级用于生产功能性复合肥。

以“腾笼换鸟”激活发展新动能。宜化集团以“关改搬转”为契机,以传统煤、磷、盐化工等为基础,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宜都化工园谋篇布局,推进系列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肥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产业。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在宜昌,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总投资145亿元的三宁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现场,3700多名工人争分夺秒抢工期。“我们正全力以赴进行设备安装和管道安装,二季度将分批投产。”该项目工程技术部高级工程师车小军介绍。这标志着三宁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再次发起冲锋。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宜昌聚焦“电化长江”,积极抢占绿色船舶新赛道,“长江三峡1”号、“三峡氢舟1”号相继在宜昌首航。

黄金水道,绿舟扬帆。宜昌正朝着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的目标奋楫扬帆、踏浪前行!

“伤筋动骨”带来“脱胎换骨”,传统企业向“绿”生长,打开发展新空间。经济“成绩单”上,“含绿量”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宜昌精细化工占全市化工产业比重40%。

向新求变,竞速绿色低碳“新赛道”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的含新量。

宜昌推动传统化工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裂变升级,打造绿色循环全产业链体系,全力做好“关改搬转”后半篇文章。

“各部门准备,3、2、1,投料!”2月21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随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载有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浆料从管道缓缓进入匀浆设备,二号电芯工厂正式投产。

“‘聚能π’314Ah大容量电芯是市场的‘新宠’,目前需求旺盛,订单已排到了6月。”工厂主要负责人刘发财介绍,企业将抢抓好春光,抓紧生产调度,以最快的速度交付产品。

宜昌楚能新能源项目规划建设150GWh锂电池产能,共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于去年8月28日正式投产。全部建成投产后,楚能将与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广州天赐磷酸铁新能源材料项目等“串珠成链”,推动宜昌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是宜都产业裂变转轨新赛道,构建锂电池全产业链的关键闭环项目之一,项目一期已于去年11月试生产。

2月26日,记者来到项目一期主厂房,4台轧机隆隆作响,40多台天车往来穿梭,一卷卷铝箔坯料被投入轧机内,经过一遍遍轧制“减薄”、分切、退火等工序后,变成泛着银光的铝箔产品。

“目前,我们主要在试产双零箔,厚度仅6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包装等行业,已实现产值约1500万元。”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孔瑞介绍。

电池铝箔是构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的关键材料之一,用于电池电芯集流体铝箔、软包动力电池用铝塑膜,其质量决定着电池充放电效率。“双零箔与电池铝箔核心生产工艺基本类似,但电池铝箔对各工序的细节及品质要求更高,且需在无尘环境内生产。”孔瑞说。

厂区一侧,几名工人站在曲臂车作业栏里对洁净车间进行墙面板施工。“公司的洁净车间设计要求为10万级,洁净车间全面建成后,将大规模转产电池铝箔。”孔瑞介绍,预计6月,所有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全面投产,届时一期项目可具备年产6万吨电池铝箔的能力。

“新”潮澎湃,动能强劲。盛虹海格斯锂电新材料、徽阳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拔节生长”,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铁、邦普时代锂电新材料、兴瑞年产40万吨有机硅、纬景储能等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将建成投产。

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已建成新能源电池产能70GWh。经过2年多的快速积累,宜昌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生命健康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赛道。近年来,宜昌坚持特色化学药和合成生物双轮驱动,不断巩固化学药优势,大力支持创新药、生物药、现代中药等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微生物第一城”。

聚链成群,向“新”而行。猇亭区抢占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建成全省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安琪集团扎根生物技术实业,深耕酵母主业,做精生物发酵及综合应用专业,大力打造酵母与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新技术和关联产业。宜昌人福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药不断实现新突破。奥美医疗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整合市场资源、完善供应链体系,打造国内功能性敷料第一品牌。

乘“数”而上,智改数转跑出“加速度”

2月28日,记者走进广汽传祺宜昌工厂总装车间,机器人来回穿梭,机械臂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一台台影豹油电混动版汽车陆续下线。

在这里,每52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并在1分钟内完成不同车型的自由切换。“从物料管控到生产经营,所有环节都纳入到系统中,形成完整的生产管理闭环。”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介绍。如今,广汽真正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智造生态化,一部手机就可管全厂。

在安琪酵母(宜昌)有限公司酵母抽提物生产车间,一辆辆智能小车在既定的轨道上来回穿梭、装卸货物。作为入驻猇亭区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的首个主体项目,该公司建有安琪在宜产能规模最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在这座智能工厂内,机器人有序协作,主导产品酵母及酵母抽提物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智造加码,产业焕新。2023年,广汽传祺宜昌工厂全年产量10.6万辆;安琪酵母(宜昌)有限公司拉满产能,全年产量近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今年1月产量3485吨。

“掌控”这一切变化的,是大数据“云”。宜昌将依托中部区位、清洁能源、安全保障等发展优势,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积极探索“以电育算、以算育数、以数育产”的发展路径,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宜昌范式”。

记者走进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核心机房,隔着玻璃看过去,一排排机柜上的服务器,绿色信号灯闪烁,正为远在“千里”外的各种终端应用提供信息数据的存储运算支持。

“目前,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项目一期已封顶,硅立方设备已经建设完成,近期在联调,预计3月中旬上线投入使用。”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区域总监朱雅威介绍,预计2024年,项目将整体竣工,建成后将达到500P混合算力,预计可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实现算力、算法、数据、人才、应用的一体化、产业化协同发展。

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动存力、算力和运力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国家先进计算机产业创新中心一期、三峡数智产业园相继建成投产,已建成智算总规模1605P,2023年新建5G宏基站2412个,累计达到8603个。

产业向新,“智”量向优,增长向绿。面向未来,宜昌以发展的“含智量”“含绿量”“含新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更强大的力量。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 杨春艳 通讯员 朱灿义 毛晓娜

(来源:三峡日报)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