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寺谜语一条街。冯汉斌 摄
记者冯汉斌 通讯员朱灿义
有一个谜一样的村落,这里的人们都用谜语唱歌,遇事就把谜面问,谜底随歌对你说,晚上唱到月偏西,白天唱到太阳落,满山遍野都是谜,出门进门都是歌!这就是美丽的青林寺村!这就是神奇的青林寺谜语!
二十年前的今天,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的青林寺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谜语村”,二十年后,它仍然是属于这个村独一份的光荣:中国唯一一个民间谜语村。正因为独特,也正因为唯一,2006年,青林寺谜语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彼时,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贾芝先生亲自为青林寺村题写“中国谜语村”,如今,这五个高含金量的字已经刻进了青林寺村高大牌坊的最高处,连同牌坊一起,成为这个村最显眼的文化地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谜一样探求的目光。怀着同样的心情,11月15日,我们来到青林寺村,穿行在歌山谜海之中,寻找那个独特的谜底。
“有水能使清江清,树叠罗汉绿荫荫。侍从旁边无人问,宜都境内不用寻。”刚与青林寺村的村支书廖锋见面,他就给我们出了一则谜语。谜底是什么?当然是“青林寺村”。
漫步在青林寺村,只见村内半岛环湖,橘园遍布。几年前,青林寺村矗立起了巍峨的石牌坊,牌坊最上方是“中国谜语村”“青林谜镇”两行大字。牌坊两旁系篆书文字,正面为“隽雅、怡心”,背面为“谜乡、胜境”,点出谜语村不凡之处,也道出谜语村吸引人的一面。牌坊立柱上,刻有本村老支书廖新远撰写的对联:“八百里清江映禅林山环水抱青林寺,万千年福地传佳文射古猜今谜语村。”读来十分贴切,也点出了青林寺村“谜文化”的盛景:村民们擅长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在青林寺,几乎人人能说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得意之作。
“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谜语文化的活化石。”当天,宜昌文化名家、宜昌民间文艺“三家一村”的重要推动者王作栋在采访现场对记者表示。今年76岁高龄的他,正与宜都市、高坝洲镇和青林寺村的各方人士商量青林寺“中国谜语村”命名二十周年的活动事宜。
青林寺村里的“谜语一条街”是猜谜打卡的好地方。这条谜语街,有地道的青石板路,有古朴的青瓦小屋,有各式各样的非遗项目进驻,而最大的看点,还是这条街五彩缤纷的灯笼上,每户人家的家门上,都写满了谜题,一个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谜语,总惹得游客纷纷驻足竞猜。“圆头细眼睛,临风一身轻。爱在树上叫,又响又好听。”打一动物,谜底是知了;“头戴白巾,身穿红袍,胸前写字,背后贴牢。”打一文化用品,谜底是对联。
穿过谜语一条街,往上走几十米,就到了“谜语大王”赵兴寿老人的家,大门口的“赵兴寿谜语文化传习基地”标牌在阳光上格外引人注目。已入耄耋之年的赵兴寿,12岁开始痴迷谜语,60年来共编写或参与编写了《青林寺谜歌》等谜语专著和民俗专著18部,搜集谜语8000余个,并先后六次走上央视。“我1956年从村小学回家放牛,在放牛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谜语、谜歌、谜语故事,慢慢喜欢上了它,这一喜欢就是一辈子。”赵兴寿说。
赵兴寿老人的家,可以说是谜语文化的百花园。正对大门的墙上,在“谜歌飞出九州外,乡俗留在竹简中”对联的烘托下,是他几十年来采编、采录的各种谜语著作和各级组织授予的荣誉证书。另两面墙,则分别是老人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和各级专家学者所送的书法作品。“与谜同寿”“古稀一谜痴”“谜乡歌王”“醇正谜语传人,地道青林农家”等题词,表达的是大家对赵兴寿老人的祝愿和期许。
如今,依托青林寺谜语村和秀美的山水资源,清江湾旅游度假区呼之而出,由谜语衍生的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和精彩,宜都谜语馆、青林明珠温泉、清江奇幻水世界、青林温泉小院、青林小戏、寻栖营地、山地高尔夫……还有即将和大家见面的长颈鹿庄园、天龙湾游艇会,每一款都令人着迷。
本期打卡地:青林谜镇(青林寺村)。
非遗项目:青林寺谜语(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