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要闻

本地要闻

宜都:“365”工作法推动政务服务下沉落地见效
发布日期:2024-03-15 来源:都好办 编辑:宜都融媒体

宜都市深入推进实施强县工程,“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务服务“365”工作法,擦亮“都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


三级联动

织密政务服务“一张网”




夯体系,优化模式促提效

宜都市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市级统筹指导、乡级全面承接、村级服务延展”运行模式,形成“建设指导—业务培训—督促反馈”的工作闭环,有效推进政务服务环境优化。



重协作,畅通渠道促提速

市乡村三级纵横协同,实行“线上线下”双流通。网办事项指导群众就近通过线上申请、数据传输、后台审批、窗口出件的流程进行办理。需要线下办理的事项,通过帮办代办队伍代跑、政务客服线上传输或快递公司邮寄等方式进行资料流转审核、公示,开展全城无障碍贴心服务。



强机制,队伍共建促提能

市乡村三级择优配备综窗工作人员,同步推进业务学习培训,建立了综窗工作人员互学机制,加强线上线下联系,实时开展业务政策知识、操作流程的咨询、答疑和指导。横向联动全市各审批部门后台工作人员,纵向贯通165个政务服务便民大厅。


六办联盟

绘就便民利企“同心圆”




综合受理“一窗办”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将部门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打造“受理无差别、审批无障碍、服务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目前宜都市乡村三级均实现政务服务“一窗通办”。



集成打包“一次办”

把多个关联的“单项事”集成打包“一次办”。将公民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等10个阶段的143个事项和企业从市场准入到退出市场等6个阶段的90个事项梳理形成公民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构建了“一张清单、一表申请、一网推送、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模式,有效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



承诺容缺“减证办”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出“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组合拳,梳理282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及105项容缺受理事项,企业群众申请办件并作出承诺后,审批部门依据申请人信用情况作出审批决定,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承诺内容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管,记录失信申请人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移动服务“上门办”

组建“乐宜帮帮团”帮办代办队伍,将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将“群众跑腿”变为“上门服务”,2023年开展上门服务14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红花套镇“政务服务直通车”、高坝洲镇“红色代跑团”、王家畈镇“飞鸟志愿队”、潘家湾土家族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专属服务。



政务下沉“就近办”

以服务企业和群众需求为目标,按照“马上办、就近办”服务理念,推进政务服务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加大放权赋权和服务下沉力度,梳理养老、医疗、社会救助、市场监管等领域398项政务服务事项到镇村办理,实现高频事项“一沉到底”,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



多点覆盖“自助办”

建设自助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共投放政务服务自助设备74台,市镇两级实现24小时自助全覆盖。群众可自助办理身份证、申领税务发票、社保查询缴费等172个事项,实现服务“不打烊”,让群众享受到即来即办的便捷高效服务。


五化联结

搭建人民群众“幸福桥”




大厅建设标准化

宜都市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名称标识、规范场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同时配备爱心药箱、雨伞等便民设施,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服务事项规范化

根据《宜都市市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2023版)》,全市统一组织培训,确保同一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要素全市统一。同时持续加强“好差评”“群众评”工作,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断优化服务水平。



人员队伍专业化

宜都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29名工作人员取得行政办事员中级证书,实现“持证上岗”。镇级综合窗口27名工作人员轮流、分批次到市政务中心跟班学习、考核。举办政务服务技能大比武,通过同培训、同考核、同比武,打造全市高质量政务服务队伍。



办理形式多样化

群众可以线上通过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楚税通APP申办业务,也可以线下到最近的便民大厅、24小时政务服务厅办理业务。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



数据赋能便利化

持续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上精准发力,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目前,宜都市减材料标注率达到100%,办事环节、跑动次数分别减少87%和75%。全市总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95.62%,即办件占比达到97.58%。

接下来,宜都市将多措并举、务实发力、深化改革创新,在“便民、利企、促发展”上下功夫,把企业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来办。持续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将便民服务从“窗口”搬到“门口”,用我们的“努力指数”换来办事群众“幸福指数”的再提升。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