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要闻

本地要闻

十年磨一剑!百强市里,“五强书记”领雁阵
发布日期:2024-02-29 来源:党员生活 编辑:宜都融媒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核心在于一个好支部,一位好书记。

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宜都,在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中,持续擦亮“五强书记”党建品牌,着力建强乡村治理队伍,培育乡村党组织书记当好治理“头雁”。

明星“头雁”释放强大动能


十年前,五眼泉镇弭水桥村,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委会看着比自己家还破,我们没好日子,村里更没面子。”这些话,村民天天挂在嘴边。

该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村容村貌、干部能力、经济发展、村风民意等均在全市考核中排名垫底。

人无头不走,雁无头不飞。当年,宜都市委组织部与五眼泉镇党委成立联合调查专班,详细了解民情民意,重选村中“领头雁”。

很快,村民们纷纷提到了他的名字——村里的创业能人刘大卫。2014年9月,刘大卫经全票通过,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刘大卫(左一)

村民反映的事,半小时必须到场;公家钱不乱用,坚持财务公开透明;密切联系群众,走访户户必达。这是刘大卫刚上任的“三把火”。

半年不到,乡村面貌天翻地覆——

村里的路平整了,茶田里套种了紫薇树,老人常说的“神秘天坑”被设计成了4A景区。

半年不到,父老乡亲笑逐颜开——

在自己家开起农家乐,在农田里种上致富树,在景区里就业上班。

半年不到,干部队伍精神抖擞——

村干部的单间办公用房被打通,大家敞开式办公,村委会扁平化管理。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2015年2月,宜都市委组织部以该村党总支和书记刘大卫为雏形,制订《全市村(社区)“五强书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将其细化为可创可评可考的具体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以“党性强、服务强、带富强、理事强、自律强”为目标,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过硬措施,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五强书记”焕新乡村面貌


在宜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大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深受群众拥戴的带头人,让乡村焕发出蓬勃生机。

多年前,陆城街道尾笔村的陈规陋习,压得部分村民喘不过气——一年红白事加各种宴席多达500场,相互随礼的“人情风”已然成了“人情债”。

“没有良好心态和风气,谈何发展?”2018年,80后能人黄攀虹放下了武汉的服装生意,成为村党委书记,下定决心扭转家乡面貌。

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尾笔村村规民约》,制定《家庭文明诚信积分实施细则》,让优信户“兑荣誉、兑物品、兑服务、兑信用”,失信户则“丢面子、丢实惠、丢前途”。

“良好的村风民风,需要更完善的机制,还需要更坚强的战斗堡垒。”尾笔村党委构建5个“支部微家”乡村治理党建综合体,整合党员干部、村组能人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入家”办公、协商议事,打通乡村治理“最后100米”。

几年下来,每户的礼金支出从年均30000元下降到7000元,攀比之风被狠狠“刹”住;村民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投身各类公益事项,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村风民风面目一新。

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县委大院》中,光明县委常委经常在食堂共进午餐时,共商共议民生保障、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等事项,无形之中召开了一场又一场“迷你班子会”。

类似这样的“迷你班子会”,也在弭水桥村食堂上演。“我要求班子成员每天都要在一起吃午饭,每人轮流下厨。”刘大卫说,“不要小看每天午饭的这半小时,大家一起交流的时间多了,总能多解决一两件事。”

如今,该村“两委”干部服务意识、工作态度和作风发生了极大改变,逐渐由“班子散、理事差、群众怨”变为“转风气、办实事、抓发展”,深受村民信任。

在“五强书记”的带动下,软弱涣散的乡村得以脱胎换骨。2023年,宜都市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区域化发展,强化组织力量推动乡村治理——推动党组织村企联建、区域合建、产业共建,成立20个各种类型的区域化党组织。

王家畈镇横冲村通过以强带弱的形式,与周边村党总支建立联村大党委,该村今年59岁的“老书记”吴界玩起了“新媒体”,开通抖音直播间助农带货。在他的带动下,周边乡村成立了直播带货联盟,抱团助力乡村振兴。

“将军里面还要挑矮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拧住带头人队伍这个关键,只有把村党支部书记选强育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出现的“村组织软化、班子弱化、功能退化”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乡村治理能否提档升级的决定性因素。

身为一个山区县市,宜都实现了从农业小县蜕变成工业强县,再到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跨越式发展,来源于全体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离不开党建引领下强有力的基层治理队伍。

“农村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选好‘当家人’是根本。村干部每届任期五年,要是干不好,就会影响村里的长久发展。”宜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必须怀着“从将军里面还要挑矮子”般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才能锻造出卓绝不凡的强健队伍。

在建强乡村治理队伍的过程中,宜都市委坚定不移抓深化,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建立健全考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标准。

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发力点持续向乡村延伸,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尤为关键。在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中,资源禀赋并不具备优势的宜都,要用素质过硬的队伍抢抓发展机遇。

眼下,宜都市将“五强书记”建设经验创新发展,不断优化村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聚焦磁力效应推出“强磁计划”,全市掀起建设“磁铁支部”的热潮。

“我们出台40项质量评价标准,实施7条创建措施。”宜都市委组织部部长余红介绍,宜都正在健全村干部全链条培养管理办法,完善“5+2”村干部配备模式,全市各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书写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宜都篇章”。

2023年,宜都市修订完善了“磁铁支部”“五强书记”评选标准,村(社区)每届任期内开展两次评选。《方案》中提出拓宽选用村书记渠道,倡导让老板“回归”、能人“起水”、闯将“把舵”。同时打通“五强书记”晋升渠道,给予专项奖励,并使其享受更多优待政策。

十年磨一剑。截至目前,宜都市累计评选出“磁铁支部”115个、“五强书记”230名,乡村面貌一新、活力彰显。 

 

  • 热点推荐